Structure Search

    Search

    Online Support

  •  Customer service

    Location: Industrial Info

YACOO:PLOS Biol-有益菌不有益,多了也致命

2015-02-12 来源:转载自第三方

 

和许多动物一样,我们的机体中寄居着许多不同的有益细菌,这些细菌惠及宿主机体的同时也会帮助自己进行生存及扩散,但是如果细菌生长地太多就会对机体产生致命的影响,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的研究报道中,来自葡萄牙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组的改变或许会通过增强细菌在宿主中的密度来将有益细菌转化为有害细菌。
 
文章中,研究者对寄居在黑腹果蝇机体中的沃尔巴克体进行研究来揭示良性细菌如何转变为致病细菌,沃尔巴克经常寄生于昆虫体内保护其抵御病毒的感染,比如登革热病毒的侵袭等。此前研究发现,果蝇体内的沃尔巴克体的数量可以决定其对宿主的影响,而当在宿主体内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沃尔巴克体就会变得非常有害,因此本文研究中研究者目的是调查控制宿主体内细菌密度的遗传基础。
 
对比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的沃尔巴克体后,研究者表示,沃尔巴克体的基因组中特殊区域的一系列重复(名为Octomom)或许是引发沃尔巴克体毒力差异的原因,而该基因组区域的拷贝数在单一果蝇机体中也是不断变化的,携带更多Octomom拷贝的细菌在果蝇体内往往更容易生长达到较高密度,因此携带的拷贝数越多果蝇就死亡地越早,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携带更多拷贝的Octomom区域及高水平的沃尔巴克体也越容易增强果蝇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Ewa Chrostek说道,我们发现Octomom的拷贝数量可以快速改变,从而引发果蝇沃尔巴克体感染的不同结果,而沃尔巴克体也会发生快速进化并且很容易破坏宿主的控制。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沃尔巴克体的基因组特殊区域可以调节其在果蝇机体中的密度,这对于后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前作为有效控制登革热传播的方法,研究人员在野外不断释放感染沃尔巴克体的埃及伊蚊,因此理解沃尔巴克体的进化及种群密度控制的机制对于开发有效控制登革热的新型预防策略也非常关键。
 

如果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 SuZhou Yacoo Scien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Founder International
Yaco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用户登录   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