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Product
Structure Search
Search
Advantage Products
Location: Industrial Info
YACOO:无药可卖 施贵宝裁员近千人
2015-04-21
来源:转载自第三方
一纸诉讼又让“施贵宝裁员案”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由于处于大规模业务转型期,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中国从2014年开始大幅裁减医药代表,总离职人数近千人,涉及肿瘤事业部、心血管事业部、OTC事业部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处理不当引发员工强烈反弹,目前正与数百名前员工对簿公堂。此前,已有上海、长沙、天津等多地的医药代表陆续向当地法院申请劳动仲裁。
“尽管各地法院目前已陆续受理此案,但公司还会不断通过上诉的方式,拖延庭审宣判的时间,最终让离职员工主动放弃应有的法律赔偿。”施贵宝前医药代表王芳对39健康网编辑表示,目前在劳动仲裁中败诉的施贵宝均再次向法院提起上诉,裁员事件已走进了让双方都不愉快的法律诉讼的阶段。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施贵宝自2014年8月以来通过取消工作、扣发奖金、停薪留职等多种形式变相裁减基层一线的医药代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随后2015年初,施贵宝以合规问题为由将公司数名高级管理层进行了解聘,此举随即引发了公司内部的极大反弹。
针对于裁员事件,施贵宝曾在回应39健康网的声明中表示,作为转型的一部分,公司将不断评估和决定合适的组织规模和构架,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会努力把对员工个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公平对待所有受影响的员工以及遵循适用的中国法律进行相关调整。
被裁员工将诉诸法律
随着公司业务与高层管理团队的陆续转变,施贵宝已在中国区经历了多轮裁员。
这一次裁员涉及了施贵宝公司的各个部门,尤其是一线的销售部门成为“重灾区”。据王芳介绍,肝病事业部一直是施贵宝医药代表人数最多的部门,最高峰时能达到1050人,但经过了2014年一系列的裁撤,该事业部目前只剩下不到500人。而糖尿病事业部也由当时的600人左右减少到180人左右。除此之外,肿瘤事业部、心血管事业部、OTC事业部等多个部门均有不同程度裁员或缩减编制。
然而,施贵宝的裁员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相较于前几次中国区裁员多为基层销售岗位的医药代表,此轮更多集中于中高级管理层员工。”王芳告诉39健康网编辑,这些员工大都是地区经理以上级别,甚至不乏多名总监。
在39健康网编辑获取的一份裁员《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中显示,由于该员工违反了施贵宝在《劳动合同》第八条第四款严重违反公司依法制定的劳动记录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因此立即解除劳动关系。
在被裁的员工看来,施贵宝给出的裁员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公司对于裁员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些是销售合规、管理下属不力或是未能达到销售预期等等。” 王芳表示,公司是希望通过裁员来降低运营成本。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目前我国劳动法规定公司裁员最低标准是N+1,N是劳动年限。但仅仅是N +1却很难达到本土外企员工的心理预期。
按照医药行业内通行的裁员赔偿是N+4,而更大的争议来自服务十年以上的员工,他们和施贵宝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离职所获得赔偿是更大的一笔数目。
“事实上,相比于赔偿有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回去工作。”王芳表示,这场官司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她们一定会用法律的武器扞卫自己合法的权利。
主营业务面临转型
产品老化、绩增长乏力是导致施贵宝此番裁员的根本原因。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施贵宝的王牌产品博路定在2010年专利到期之后,销售业绩便“一蹶不振”,尤其是2012年相比同期销售额狂跌64%,导致其整体营收下降17%。
与此同时,施贵宝对糖尿病部门的“调整”则更为激进,选择了除格华止之外的安立泽、达格列净、百泌达、艾塞那肽等五大糖尿病药物全部出售给英国的阿斯利康公司,这直接导致5名大区经理加入阿斯利康。
无药可卖已成为施贵宝一线销售代表的尴尬境遇。据王芳透露,公司未来3-5年之内都不会在中国有新药上市,或许这才是选择大规模裁员的根本。
近年来,大型外资药企纷纷正面撞上了“专利悬崖”,重磅药物过了专利保护期后面临仿制药大军的分食,利润衰退相当惨烈,加之企业发展方向的急剧调整,一线药代的命运便不容乐观。
外资医药企业为了适应国内的医药市场环境,也可能还会衍生出其他的营销模式。一位资深医药行业营销负责人表示,一些国外公司正在考虑今后是否将销售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去做,自己只做生产、研发、技术支持以及学术讨论,但目前并没有成熟的案例。
不过,中康资讯副总经理李俊国却指出,医药公司推广药品都是靠医药代表,如果实现销售模式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说转就转。“而且,药品销售再怎么变,也是需要人去做工作,这个没有办法改变。
如果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